中高齡轉職面談不NG 直接面對職涯空窗期

人力資源 2020-12-17 撰文/360d

中高齡轉職面談不NG 直接面對職涯空窗期

有經驗的獵才顧問可以探求到高中階人才在離職後的心態轉換、自我管理以及如何保持職場即戰力的努力過程,也可以從求職者解決問題的手法和價值選擇。

獵才顧問 翁林林

  每逢歲末年終,絕對少不了「轉職」一詞,即便是學經歷已俱備相當程度的中高齡人才,也會因為企業精簡人事、未來前程發展、財務經濟考量、個人身心健康或家庭照護因素…等原因而離開原來的職位;依據勞動部統計,勞工重返職場平均時間為20.5周,但45歲以上中高齡族群卻平均要耗費半年以上才有機會再就業,即便是透過獵才公司媒合新東家的轉職方式,也難免會遇到的「職涯空窗期」的尷尬問題。

  企業面對中高齡人才轉職或退休後再重返職場的疑慮,除了相對新鮮人來說,可能偏高的薪酬福利條件(多半是百萬年薪以上),其餘不外乎是求職者的個人身心狀態(如:三高病史、躁鬱/憂鬱症)、對新職務的工作勝任能力(如:即戰力、跨領域知識整合力)、潛在的不穩定因素(如:慣性跳槽、照護離職)…等,甚至某些企業主或人資會在面談過程中,刻意提出挑釁或尖銳性的提問,以觀察人才面對刁鑽問題時的臨場反應和隱性的個人價值觀。

  筆者最近閱讀了一本書籍《「懂事」總經理的30個思考》,作者是台灣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的職場心得分享,其中有一段文字讓我深有同感,「真實與誠實──危機處理時的一大重點就是:就算無法說實話,也絕對不能說謊話。舉例來說,當你被問一枝黑筆是什麼顏色時,你回答是黑色,這是誠實;你若回答紅色,那叫說謊。如果遇到不能說實話也不能說謊的情況,你可以回答:「這枝筆不是藍色,也不是紅色。」

  有些人為了爭取轉職或重返職場的機會,向獵才顧問詢問該如何閃躲或拒絕回答這類尖銳問題,但就筆者和獵才顧問群們多年實務經驗,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,因為面談是「雙向選擇」的過程,為了達成企業和人才都能雙贏的最高目標,真實面對與坦然表達反而是我們較為建議的做法,因為唯有展現自己真實的樣貌,並坦然陳述自身的需求和條件,才能篩選出彼此適合的機會和模式,否則即便到職之後,也會因為彼此的猜忌和誤解而導致勞資關係逐漸惡化的結果。

  尤其台灣已經邁入高齡社會,越來越多職場菁英因為需要照護家人,而被迫走向照護離職的荊棘之路,筆者作為獵才顧問,在面對轉職待業期間高於3個月的人才履歷時,通常會提高警覺,我們會在不侵犯個人隱私的前提下,特意追問待業求職期間的一些細節,例如下列問題:

生活作息類

  • 是否有出國旅遊?為何選擇這個地點?
  • 是否有運動習慣?是否結交了新朋友?
  • 是否有投資理財的新作法?

學習進修類

  • 是否有準備國考、專業證照或報考EMBA?
  • 待業期間閱讀哪些書籍或參觀哪些藝文表演?
  • 是否有參與志工團體或社團組織?

照護心得類

  • 是否運用過政府或民間的長照資源?
  • 希望增加哪些功能的生醫電子產品?
  • 親友提供哪些支持資源讓您重返職場?

創業歷程類

  • 待業期間是否有其他兼職(接案)或短期工作經歷?
  • 是否後悔回歸家族事業?
  • 是否有意自行創業?

  透過上述多元化提問,有經驗的獵才顧問可以探求到高中階人才在離職後的心態轉換、自我管理以及如何保持職場即戰力的努力過程,也可以從求職者解決問題的手法和價值選擇,判斷求職者是否具備企業需要的能力和素質,進而避免因為刻板印象或年齡歧視而造成遺珠之憾。

資料來源:360d才庫事業群 獵才中心

活動資訊

專欄文章

新聞資訊

線上影音

熱門標籤